职教思考:一线职教从业者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_新闻资讯_安博体育电竞app下载安装最新版
详细内容

职教思考:一线职教从业者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4-13 08:00:36      【来源:新闻资讯

  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这让职业教育一改往日颓废不堪的面貌,以新的姿态立于世人面前。尤其是职教高考改革实施之后,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正在发生着转变,观念也在不断改善。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大批量学生放弃就业,改走升学,让很多中职学校转变育人目标。升学,仿佛成了唯一的教育目标。

  作为一名一线职教从业者,看到这种大幅度的转变,着实有些担心。我不断思索,我们的祖国提倡加强现代职业教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难道职业教育多培养一些本科生,研究生就算是高质量吗?

  我认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应该是金字塔尖似的尖端人才教育培训,而应该是高质量的普惠教育,即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的职业教育培养,寻找自我能够适应的工作方向。当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职业能力的提升,那么整体上来说,我们才算是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而要实现每个人的成长,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育人体系,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按需教育的育人系统,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校企深入合作的办学机制。

  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相对发展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已经渐渐形成了各自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职教本科由于建设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尚没形成很成熟的,适合职业教育高品质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和体系。

  问题二:中职、高职和本科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够清晰,尤其是实训方面缺乏系统性

  目前中职、高职和本科教育的育人目标还是存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在中职、高职或者本科阶段会重复学习相关课程,而且实训项目没有关联性,缺乏系统性。再加上各个学校对专业的理解不同,导致同一个专业育人方向不同,因此将来学生升学后,面对高职或者本科阶段的专业,应具备的专业基础不一致。这就导致了资源重复和资源不均两种矛盾现实。

  这两个问题,在客观上就导致很多学生没办法得到针对性的能力提升教育,并且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整个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缺乏互动、串联,形成不了整体,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堆没有穿线的珠子,散乱无序,需要找到那根线,把他们串联起来。

  我们国家已经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定位,即与普通高中同等重要。但是我这里要说的定位,则是中职教育的专业定位。所谓专业定位,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指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到底应该教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过去强调就业的办学时期,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与企业需求联系紧密,企业要学生会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而且多数是学生马上就能上手的课程。但是现在学生的升学需求比较高,而且企业也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就不能很随意地开设相关课程了。

  我建议:明确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即夯实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加强基础类专业课程的开设,通用类课程的开设,为后续高等教育学习打基础。

  中职、高职和本科教育之间的联系,需要一根纽带,这个纽带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技能证书,一个联合办学体系。目前社会上看到的基本是以下几个载体:

  第一,依靠企业这根“线”,这是目前见到最多的形式,一些企业通过同时与中职、高职甚至本科合作,通过企业这个载体实现人才培养的体系化,但是这种模式一般都是伴随着高收费。

  第二,依靠“1+x”证书这根“线”。这是目前最新的串联模式。通过“1+X”证书的不同级别考证,将中职、高职和本科串联起来。中职负责初、中级证书考核,设置对应的专业教学要求;高职负责高级证书考核,设置对应的专业教学要求;而本科则负责技师证书考核,设置对应的教学要求,这样就能清楚地串联起整个职业教育实训体系,而且前面所学的与后面要学的知识和技能关系紧密,且不重复。但是问题是,一个专业分好几个证书项目,中职所考的初、中级证书项目,未必是高职阶段的高级证书项目。因此,还是需要教育部门在整体上把控一下,方便学生在择校时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自己对口的证书项目。

  第三,依靠联合办学这根“线”。目前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例如3+2、3+3),是很成熟的联合培养模式,中本贯通培养模式(3+4、3+2+2)则是最近两年推出来的新型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本意都是非常好的,各办学层次互相沟通,共同制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但是真实的操作中多数还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高等院校在这类办学中的主导作用。

  目前教育部发布了中职、高职的专业标准,但是现实情况是同样一个专业,育人目标不同,其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差别还是很大的。在中职教育中,同样一个专业,可大致分为升学班、3+2班、就业班,这三个方向显然育人目标是不同的。

  升学班根据职教高考制定培养目标,更强调文化课和升学专业课程的强化;3+2根据联办高职制定培养目标,更偏重于联办高职的要求;就业班则根据公司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因此面对不一样的需求的职业教育,还是应该依据办学需求设置各层次育人标准。

  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凡事喜欢做到极致,现在中职开始实施职教高考,升学成了主流选择。中职的应试教育是否也就开始了?这是我的担心。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很复杂,其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学习目标都不同,这一点与高中单纯的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相比,显得比较麻烦。

  根据目前各省中职学校教育情况,尤其是已经实施职教高考试点的广东、山东等地区来看,唯职教高考的现象并没再次出现。就业班、中高职贯通班、订单班、冠名班等各类班型都依然存在,而且还都办得挺好。那这就说明,中职教育就目前而言,升学是主流选择,但不是全部选择。

  因此,职业教育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就不能紧紧围绕升学来搞,还需要兼顾其他需求。

  我建议:对学生实施分层次、分功能的按需教育,家长通过你自己孩子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班型、学制,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有升学意愿,且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可以优选升学班。中职设置专对于职教高考的升学班,通过设定分数分级录取,细分冲本班和大专班,满足多种学习能力和目标学生的升学需求。

  有升学意愿,但是成绩一般者,设置中高职贯通培养班级,诸如3+2.3+3等,通过贯通培养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订单班或者冠名班。这类班级主要实施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强化就业创业教育,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通过以上班型设置,将学生进行相对有效分类,每个层次每个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对自己最合适的培养通道,这才能实现职业教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基础。

  职业教育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首先让校企合作进入深水区,校企之间实现高质量合作,这是发展的基础。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利益分配。学校不愿意出让既得利益,企业得不到后备人力资源支撑,那就只能进行浅层面的劳务输出。

  跟一些企业交流过,双方比较苦恼的就是合作的结合点和利益分配问题。在目前中职不能高收费的现实情况下,若企业想真正培养专业人才,想要有回报只能从生均经费中获取,但是这是学校发展必要的资金,不会轻易出让。因此,很多合作就很难进入深水区。

  而且目前的校企合作基本都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处于附庸状态,双方并不是一个平等的状态,也就很难实现对等的合作,更别提想要让企业来串联整个办学层次之间的联系。

  因此,关于校企合作,我觉得订单班还是最好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各取所得利益,学校得到经费,企业得到想要的人才,实现双赢。